在紡織行業(yè)邁向高質量發(fā)展的征程中,精細化管理早已不是新鮮概念,但如何將其從紙上理念轉化為車間實效,銘宏公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。近年來,該公司以“把事做對、做細、做好”為核心,從設備運維到操作管理,再到數智化升級,走出了一條以精細賦能增效、以創(chuàng)新驅動突破的發(fā)展新路。
以“精修細護”筑牢生產根基
設備是紡織生產的“筋骨”,筋骨強健,生產才能穩(wěn)健。銘宏公司各分廠設備種類豐富、數量多,且多數設備使用年限較長,加之紡織機械結構復雜、傳動部件多,易損件更換頻率高、技術要求嚴,設備管理的“精細度”直接決定了產品質量的“穩(wěn)定度”。
為破解設備管理痛點,公司生產辦牽頭成立專項小組,以“問題到點、整改到位”為原則,掀起設備精細化管理熱潮。針對細紗工序空錠率高的問題,團隊深入車間摸排,發(fā)現錠帶粘接強度是關鍵。在設備技術人員的協助下,第二分廠自主研發(fā)出錠帶粘接移動熱合機,通過“點對點”精準修復,讓粘接溫度、強度雙達標,不僅解決了空錠難題,這項小革新還獲得了公司表彰。
設備保養(yǎng)同樣離不開“精耕細作”,為此,生產辦重新制定了嚴格的平保車周期與動態(tài)維修計劃,大到設備抬架水平調校,小到軸承清洗潤滑,每一步都明確刻度標準,徹底告別過去“憑經驗、靠手感”的操作。為確保計劃落地,企管科建立線上工作調度群,車間每日上傳現場細節(jié),次日技術人員到崗核驗,線上線下形成閉環(huán);設備交付前,由操作、設備、試驗室三方人員驗收,用數據說話,一旦發(fā)現問題立即整改。
第三分廠清梳聯設備曾遇到棉箱纖維層梳理效果差的難題,導致棉塊多、棉層不均,還頻繁纏連羅拉。車間聯合試驗室反復調試,最終將棉箱打手軸承座從固定式改為可調節(jié)式,根據原棉特性靈活調整隔距,讓梳理工藝達到最佳狀態(tài)。
如果說設備是“筋骨”,操作就是“血脈”,二者相輔相成。紡織操作多依賴人工感官把控,如何減少人為失誤、提升標準化水平?銘宏公司從“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(huán)”五方面入手,構建了操作精細化管理體系。制定全工序標準作業(yè)程序,讓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“有章可循”;推行物料消耗、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數據化管控,讓成本“心中有數”;生產辦每月組織操作人員技術考核,既測單項技能,也練全流程能力,同時開展“一專多能”培訓,培養(yǎng)崗位“多面手”,人員短缺時能快速補位,保障生產不脫節(jié)。
為讓管理更精準,銘宏公司還積極使用電子操作檔案卡,每位員工的技術數據、考核記錄都實時可查,大數據為培訓、定崗提供了科學依據。日常管理中,公司摒棄“形式化考試”,采取突擊檢查+車間抽查的形式,在操作現場測試技術熟練度,用“第一手數據”檢驗真實水平,讓標準化操作從“被動遵守”變成“主動習慣”。
在數智化浪潮下,銘宏公司主動擁抱數智化升級。第一分廠率先“走出去”學習先進經驗,自今年7月份起在準備車間推行整經、漿紗傳票掃碼系統,對75名涉及整經、漿紗、穿筘工序的員工開展現場培訓。如今,所有員工都能熟練操作,累計掃碼漿軸近千個,整理車間實現掃碼入庫全覆蓋,數智化不僅提升了效率,更讓管理精度再上臺階。
未來,銘宏公司將繼續(xù)以“精”為標尺、以“新”為動力,在精細化管理的道路上持續(xù)探索——既要紡出更優(yōu)質的紗,織出更高端的布,還要通過精準化管控釋放生產潛力,以創(chuàng)新突破打開發(fā)展新空間,讓精細化管理真正成為推動企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的關鍵驅動力。
通訊員:趙學松
編輯:范甜甜
版權與免責聲明: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機械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機械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紡織服裝機械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相關新聞
昵稱 驗證碼
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匿名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